社會實踐 ▍少年互助共拔節 紙鳶乘風競上游 ——記上游學校第三屆風箏節活動
“輕風托紙鳶,扶搖上青天?!辈蓍L鶯飛,楊柳拂堤,在這明媚的春光里,上游學校迎來了第三屆校園風箏節。
說風箏、做風箏、畫風箏、放風箏……4月10日—12日,上游初一師生通過系列活動,了解風箏文化知識,提高動手能力,樂享春天氣息。
南鷂北鳶說風箏
風箏,是中國傳統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,距今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。為了能夠學生系統得了解中國千年的風箏文化,上游學校特意邀請銀川風箏協會工作人員從風箏的起源、“四藝”、圖案、流派四個方面,為初一年級的學生們做了一場關于風箏文化的主題報告。
起源——最早的風箏是由古代哲學家墨翟制造的,中國風箏問世后,很快被用于傳遞信息,飛躍險阻等軍事需要。唐宋時期,由于造紙業的出現,風箏改由紙糊,很快傳入民間,成為人們的休閑娛樂的玩具。
風箏四藝——“扎、糊、繪、放”。曹雪芹著《南鷂北鳶考工志》,書中詳細介紹了 43 種風箏的四藝。
圖案——四藝”核心,一直融入中國傳統文化,如“福壽雙全”“龍鳳呈祥”“百蝶鬧春”等,無一不表現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。
風箏流派——風箏發展過程中,逐漸形成各具濃郁地域特色的風格流派,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北京“扎燕”風箏、山東濰坊的楊家埠風箏、天津風箏、南通風箏。
做風箏、畫風箏觸摸
有溫度的課余時光
專題報告結束后,6名銀川風箏協會工作人員分別初一年級12個班級里,向班級學生講解風箏的制作步驟,使學生掌握了“扎”“糊”“繪”等風箏制作的基本方法和要領。
“扎”——扎制骨架,要使整個結構簡練、輕巧、對稱、均衡、扎縛牢靠。
“糊”——紙張或絹糊在骨架上,紙張要薄、輕、平整。
“繪”——根據喜好繪制圖案,形象鮮明,色彩艷麗、明快,裝飾性強。
“玉筆輕敲水墨出,半點玄色印紙朱?!蓖瑢W們積極參與,分組互助合作,用手中的畫筆描繪出多彩絢麗的春天,一個個設計獨特、富有創意的風箏,在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完成。
迎著春風放風箏 吐故納新抒情懷
4月11日下午,春和景明,和風駘蕩。各班同學在班主任的組織下,帶著親手制作的風箏,來到了操場上進行放飛比賽?!爸粦{風力健,不假羽毛豐。紅線凌空去,青云有路通?!币粫r間,五彩斑斕、形態各異的風箏逐一升空,在藍天上自由飛翔?!皯嵟男▲B”“海綿寶寶”“熊貓丫丫”等根據卡通形象扎制的風箏引來同學們陣陣的歡呼聲,同學們手持線軸,時而放線,時而收線,奔跑著,跳躍著,歡笑著,沐浴在陽光下、春風里,盡情享受著這份快樂。
銀川風箏協會的工作人員也不甘寂寞,也為同學們帶來精彩的放飛表演。
活動最后,學校對在本次活動中繪畫突出,風箏放的高遠的學生進行獎勵,從制作的精致、構思的新穎、整體效果等方面進行評比。根據制作出來的風箏的制作工藝、設計合理、形狀獨特、造型優美,評出“最佳工藝獎”和“最佳設計獎”各6名;根據風箏飛的最高最穩和短時間內放飛最高評出“放飛最高獎”和“速放最高獎”各6名。
結語
“人間最美四月天,忙趁東風放紙鳶?!北敬位顒?,同學們積極參與、勇于探索,在這個過程中,孩子們學會了創新,學會了互助合作,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,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,有力地推動了上游校園互助文化建設。同學們手中放飛的不只是風箏,更是他們的快樂、他們的夢想、他們的友誼!上游人祝愿孩子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,像這手中的風箏一樣,豐富多彩越飛越高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