匯聚向上的力量 一起向上游
01 前生今世
永寧縣上游高級中學(銀川三沙源上游學校高中部)是原上游學校根據《民辦教育促進法》《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》和《教育部等五部門關于印發〈學校分類登記實施細則〉通知》等相關規定要求,于2022年12月實施了分類登記改革,分類登記后分設為兩所學?!缹幙h上游高級中學和永寧三沙源上游學校。學校是由王力爭參與創辦的一所高標準、現代化、小班化(36人)寄宿制民辦高中,占地200畝,投資近4億元。 現有41個班級,學生1443余人,教職工160人。
02 辦學理念
上游人秉承“抱誠守真 做質樸的教育”態度,致力于辦一所不太功利,面向全體、全面發展的學校;辦一所思維靈動,人文和諧的學校。學校以“反躬自省 拔節而生 相關而善 力爭上游”為校訓,以努力建設“西部一流,全國知名,素質教育學校典范”學校為辦學目標,在創辦高品質學校的同時,努力把有教育理想、有教育情懷的教師會聚在學校,構筑嚴而有格,愛而不縱的師生關系,營造相互尊重、平等、和諧的氛圍。師生從形式上呈現為“同儕TOP共同體”的樣子,共同的目標都指向學會學習,學會思考,學會創造性解決問題,并致力于不斷自我發展。
在教育方式上,除了采用外在剛性教育方式,更加強調內在柔性教育策略,倡導將外在的教育轉化為學生的自我教育、內省教育,努力追求教育的至高境界:教是為了不教。老師給予孩子的是:引導、熏陶、陪伴和守望。
03 教學特色
上游學校是求知的圣殿,成長的樂園,成功的搖籃。原創理論——“結構化教學”改變著課堂、改變著學生的學習樣態?!八季S課堂”“以學定教”“輸出導向型教學”“聚焦診斷 精準助學”,課堂上以“傾聽 總結 表達 合作”四個習慣作為抓手,刻意訓練結構化思維,以“導 思 議 展 評 測”六個環節促結構化教學落地。結構化教學讓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變革,讓學生在主動建構-解構一再建構的過程中,學的能動性得到激發,結構化思維不斷發展,而在學科結構化探索中,以結構化思維貫通學科知識、方法,促使學科核心素養落地。
學校在保證學生每天8小時睡眠、每天1小時藝體活動(不含體育、音樂與美術課)前提下,自2019年首屆畢業生參加中、高考至今,每年都取得“低進高出 高進優出 批量逆襲”的成績,高中連續5年在銀川市高三學業質量檢測中名列前茅。2022、2023年,連續兩年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普通高中教育的前三名,成為自治區普通高中教育質量提升最快的學校。
04 校園活動
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,一切從學生的健康成長出發,重視學生德、智、體、美、勞全面發展,為了讓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全面進步,活動課、 TOP訓練、體育觀、綜合實踐活動四個維度讓每一個孩子健康、快樂、充實成長。
活動課——打破班級、教師、學科的界限,實現多種活動課并存模式,開設30多門藝體課和多樣社團活動。
TOP訓練——建立“同儕”TOP共同體,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,讓孩子擁有歸屬感,存在感、成就感。
體育教學目標——在三年高中教育后,每個孩子都應該有自己能夠參與的體育項目,形成體育鍛煉的習慣。
綜合實踐活動——基于學生經驗,聯系學生生活和社會實踐,提升學生綜合應用能力。通過參觀博物館、遠足拉練、種植等社會實踐活動,帶領學生走出校門,走入社會,貼近自然、感觸生活,增加對社會的認識與理解、體驗與感悟,激發學生對社會問題的思考。
孩子們在上游踐行“因我而使周圍的人感到快樂;什么時間做好什么事;我的人生,我的責任;一切有效的學習都從自主思考開始”四句話,時時處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、生活習慣,讓學生在校園內快樂學習,在探究中陽光成長,在學業進步中收獲自信與成功。
05 師資隊伍
學校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性工作,著力培養造就政治素質過硬、業務能力精湛、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學術型教師隊伍。以建設學術型學校作為戰略發展的突破口,通過鼓勵、引導、支持教職工結合日常工作進行研究,打造學生學業成績高、課堂教學水平高、考試命題能力高、理論研究效力高、精神境界追求高“五高”教師團隊。
現有專職任課教師125人,博士1人,碩士30人,“塞上英才”“塞上名師”“特級教師”及各級骨干教師13名。
06 校園設施
上游學校的建筑風格秉承“環境啟育,人文與自然融合”的理念,英倫建筑風格,高端大氣,厚重的紅磚彰顯優雅氣質。在總體布局上,整個校區分為教育教學區、生活服務區和體育運動區。
——教育教學區有行政辦公樓、圖書館、體育館和環繞其周圍的教學樓、綜合樓、實驗樓;
——生活服務區有公寓樓、餐廳等設施;
——體育運動區有標準體育場及足球場、籃球場、排球場等設施。
三個功能區相對獨立,又相互關聯,從而保證了師生工作、學習、生活和活動的有序進行。在環境打造上,突出“自然人文結合,綠化美化并重”的特點,營造出良好的自然人文環境。
在設施配套上,按照區級規范化學校標準,配備了先進的信息網絡、實驗室和體育運動系統,建設了高規格的圖書館(含閱覽室、電子閱覽室)、風雨操場體育館(含練琴房、舞蹈排練廳、乒乓球訓練室、健身房等)、專業樓(含勞技教室、專用美術教室、創客空間等)各類配套設施,滿足了素質教育全面發展的需要。
在生活服務上,學校配有專職醫生、心理教師、學生輔導員24小時為學生身心健康保駕護航。學校餐廳嚴把食品質量關,嚴控食品加工制作流程,從源頭到制作上保證了學生用餐的安全。4人間/6人間學生公寓,每都有獨立洗浴設施。 餐廳總面積約1萬多平方米,三層就餐區(第三層回餐,第二層漢餐),每天照顧著近2200名學生和老師早、中、晚餐飲食需求。
在后勤保障上,專業公司統一運營的大巴車定時、定點接送學生。人防、物防、技防結合,實現校園監控無死角。全校學生禁帶手機等電子產品,在校期間實行封閉式管理。為學生提供一流的學習和生活條件。